找到相关内容6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功夫哲学的方法论检讨

    因此显现了强烈的目的性世界观,人的一生修养活动之意义在  于彰显这个道德理性的生命于全福的家国天下之中,二合一地整体置入以达天人合一之效,  于是人与天地参,天地人三才皆为其所点化而成为道德的理性世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459588.html
  • 试论牟宗三哲学的儒佛会通

    追求的标的、就有人生的理想,就在人存有者之功夫实践中点化了整体存在界的意义理念,此时无论现实经验世界在道佛系统中从其自家宇宙论观点下是实有恒在还是生灭变化不已者皆已不是第一序的使其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焦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060041.html
  • 释迦大觉无上道即是天台圆顿一乘实相

    。何况有三!  跋陀罗在秦时,鸠摩罗什弟子道生“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名喧当世。跋陀罗欲点化他。问道生讲何经?道生说:大般若经。罗:怎么讲法?道生:色空义。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谓众微。众微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3360675.html
  • 禅宗的体用研究

    最好例子,因慧可的心不安,乃凡尘的平   常事,而达磨点化之,指出向上一路,待其自悟,至如如何   藉教明宗,道宣记之云:   达摩宣教,特重楞伽,以授慧可,殆仅四卷,亦   合其以简易宣化之旨,而...

    杜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2160843.html
  • 纪念安庆名人赵朴初诞辰100周年(1)

    经圆瑛法师点化,赵朴初正式皈依佛教为居士。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佛教会改组,圆瑛任会长,叶恭绰任秘书长,赵朴初仍在会中任秘书,同时又在后成立的中华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261633.html
  • 纪念安庆名人赵朴初诞辰100周年(2)

    。”  五、书法大师 诗词名流  赵朴初是享誉国内外的书法大师。赵朴初的书法,清俊洒脱,秀美润泽,每幅作品都能体现出严谨、沉稳、力到、意到、神到,在一波一碟、一提一转之间仿佛妙手点化,盎然耀眼。启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361634.html
  • 研究生读佛笔记

    坛经中反复讲授的要“识本心、见自性”感到竟是非常的迷惑,有不知所云之感。  在“机缘品第七”中,僧法海、法达、智通、智常、志道,还有行思、怀让、玄觉禅师,禅者智隍,经六祖点化开示,无不“言下大悟”...

    北邙山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661751.html
  • 四分律——源流

    四分律——源流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後,四方游行,弘扬佛法,弟于日渐增多,形成庞大的僧团。为了和合僧团,约束僧众,便有了制定戒律的必要。不过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的戒律仅仅是因种种机缘,随境点化,约束弟子的各种规约,也是在随犯随止中产生的。可是到佛灭度以後,僧徒中渐有不守戒律的事发生,於是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会集五百比丘,在王舍城的七叶窟举行了第一次经律结集,由优婆离尊者结集律法,升座诵读,在一夏九旬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4761870.html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好人、如何做好事,并以丰富的做人处事经验点化人心,自然能赢得大众的肯定,何愁老来成为孤独老人呢?  懂得靠智慧来养老以外,还要懂得结缘。人与人之间,是靠缘分在维持关系,因此人际关系其实就是因缘法。俗语...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5062510.html
  • 评析董其昌的“画禅”(1)

    亦以诗为境”同一旨趣。故凡具文学修养者,每遇佳山水,辄为题咏,或诵起前人诗文中佳句,境与情融,溢而为诗。无生命的自然山水,一经诗人的点化,便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灵性。文人画家深晓此道,当其搜尽奇峰拟草稿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5762518.html